智汇灵光,数启慈航——话说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数字化分论坛

智汇灵光,数启慈航——话说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数字化分论坛

智汇灵光,数启慈航——话说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数字化分论坛

当千年妈祖文化邂逅数字浪潮,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莆阳大地徐徐展开。10月31日,以“智汇灵光,数启慈航”为主题的“妈祖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”分论坛,作为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莆田海源国际大酒店搭建起思想碰撞的平台。来自海峡两岸及多省份的专家学者、文化从业者齐聚一堂,以科技为笔、以创新为墨,共绘妈祖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崭新图景。

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妈祖文化承载着“护国庇民、大爱无疆”的精神内核,其传承与发展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。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如何打破时空壁垒让文化遗产“活起来”,如何借助技术赋能实现全球传播,成为妈祖文化传承面临的时代课题。本次分论坛的举办,正是对这一课题的积极回应——既立足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核,又紧扣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,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“思想策源地”。

图片

开幕式上,各界嘉宾的分享为论坛奠定了高屋建瓴的基调。袁锦贵名誉会长从时代使命出发,提出通过VR、AI技术打破“时空藩篱”,将妈祖文化打造成全球文化IP,构建“数字孪生生态”的愿景,更提议将“妈祖文化中国海疆万里行”升级为“数字海疆万里行”,为文化传播拓展了全新维度。俞建忠常务副会长则直面当前技术应用不深入、资源库建设滞后等现实挑战,提出“五方面发力”倡议,从交互场域完善到全球传播网络构建,从“一庙一码”到元宇宙“云端共祭”,为数字化实践勾勒出清晰路径。

图片

图片

主旨演讲环节,专家学者各抒己见、干货满满。陈尔全、吕国强等嘉宾分别从海事文化融合、数字经济传播、政策理论支撑等不同视角,分享了妈祖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前沿思考;史峰主任则聚焦纪念设施数字化建设,为文物、民俗等资源的数字转化提供了宝贵经验。下午的两大分会场更是精准发力:“数字资源建设与文化传播”分会场直击“资源分散”“传播破圈难”等痛点,探讨核心资源数字化采集与新媒体传播策略;“技术赋能与IP活化”分会场则从实践路径出发,为技术落地与文创IP开发提供具体思路,让数字化从“理论构想”走向“实操方案”。

图片

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论坛呈现出跨地域、多领域的鲜明特点。参会人员覆盖大陆十余省份及台湾地区,涵盖高校、政府研究机构、文化协会、宫庙等各类主体,80余人的参会规模中,30多位专家学者现场分享50篇论文中的38篇入选成果,形成了多方联动、智慧汇聚的交流格局。这种多元主体的深度参与,不仅让数字化方案更具实操性,更让妈祖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凝聚起两岸同胞的共同力量,成为连接海峡两岸情感的又一文化纽带。

图片

从VR沉浸式体验到元宇宙共享平台,从数字资源库建设到全球“云端共祭”,本次分论坛构建了“理论方向+实践路径”的完整体系,既为妈祖文化数字化传承绘制了“路线图”,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找到了“活态传承”的密码。当古老的妈祖信俗遇上现代科技,当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借助数字网络深度交融,妈祖文化不仅将成为可触摸、可感知、可分享的“精神伙伴”,更将以全球文化IP的姿态,在文明互鉴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。这场数字与文化的邂逅,终将让妈祖大爱跨越山海、直抵人心,在新时代续写生生不息的文化传奇。(平淡/文 小苏/图)

来源:中华妈祖杂志